一、企业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注册地址:
法定代表人:
2017年末资产总计(万元):
2018年3月末社保人数: 2018年3月末个税缴交人数:
填报人: 联系电话:
二、企业所属产业行业类别(可多选)
□高新技术产业
□机器人、无人机、可穿戴设备、智能成套装备等智能制造业
□其他先进制造业
□战略新兴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材料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
□新能源产业
□生物产业
□未来产业
□智能装备产业
□可穿戴设备产业
□机器人产业
□航空航天产业
□海洋产业
□生命健康产业
□现代物流业
□金融业
□钟表、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
□其它产业(请具体填写)________________
三、人才招聘
1.请问预计在2018年度,贵单位的员工总数会有何变化?
□增加 □减少 □不变 □不清楚
若员工总数会增加,请问以下各类人员预计增加:
管理人员______人; 专业技术人员_____人;其他(请具体填写): _____ ,_____人。
2.贵单位是否会考虑招聘以下人员?
1)海外人才 □是 □否 若选择是,意愿招聘人数为_______人
其中:博士____人、硕士____人、本科____人
2)应届高校毕业生 □是 □否 若选择是,意愿招聘人数为_______人
其中:博士____人、硕士____人、本科____人
3.贵单位招聘人才的主要渠道?(多选)
□网络招聘 □现场招聘会 □校园招聘会 □赴外埠招聘
□内部推荐与提拔 □人力资源中介机构 □媒体广告
□其他(请具体填写)________________
4.贵单位目前是否存在招聘困难?
□非常困难 □比较困难 □一般 □无困难
若存在招聘困难,存在招聘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多选)
□合适人才存量较少 □人员素质不符要求 □专业不对口
□信息不对称 □求职者要求过高 □求职者流动性大
□政策因素(请具体填写)
□生活因素(请具体填写)
□其他(请具体填写)________________
四、人才培养
1.请问贵单位是否有人才培养计划?
□是,有完整计划 □是 ,但是没有完整计划
□否,考虑中 □否, 暂时不考虑
1)若有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培养对象为:(多选)
□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技能人员
□其他(请具体填写)_____________ _
2)若提供人才培养计划,主要采用哪些培养方式?(多选)
□内训(外聘讲师) □内训(内部人才培养机构、内部学院) □内训(内部讲师)
□在线培训 □参加外部培训 □外派学习考察
□其他(请具体填写)_________ _____
五、对人才公共服务的需求
贵单位认为政府提供哪些人才公共服务最有利于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最多选3项)
□对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和补贴 □对人才给予普惠性补贴
□为企业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资助企业的人才培养活动
□为企业搭建人才招聘平台 □资助企业的人才招聘活动
□对人才提供安居优惠政策 □对人才子女教育提供优惠政策 □对人才医疗保健提供优惠政策
□其他(请具体填写)_________ _____
六、企业岗位类别统计
岗位类别 | 工作人员数(人) | 占员工总数比例 | 工作人员缺口数量 |
行政与运营管理 |
|
|
|
技术研发 |
|
|
|
创意设计 |
|
|
|
市场营销 |
|
|
|
生产制造 |
|
|
|
技术支持与客户服务 |
|
|
|
其他工作人员 |
|
|
|
合计 |
|
|
|
七、急需紧缺人才类别及数量
序号 | 岗位名称 | 专业要求 | 学历要求 | 特别要求 | 需求数量 | 紧缺程度(见说明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紧缺程度按招聘难度、人才稀缺程度、需求紧迫程度以及是否为本单位核心岗位等综合排序,以1-3进行标注,1为一般紧缺,2为比较紧缺,3为非常紧缺;
八、企业人才结构统计表
学历 | 总人数 | 年龄(周岁) | 性别 | 国别或户籍 | 其他属性 |
35(含)以下 | 35-50(含) | 50以上 | 男 | 女 | 深户 | 非深户 | 港澳台地区 | 外国国籍 | 留学回国人员 | 获初级工以上的技能等级 |
(指标代码) | (1) | (11) | (12) | (13) | (21) | (22) | (31) | (32) | (33) | (34) | (41) | (42) |
博士 |
|
|
|
|
|
|
|
|
|
|
|
|
硕士 |
|
|
|
|
|
|
|
|
|
|
|
|
本科 |
|
|
|
|
|
|
|
|
|
|
|
|
大专 |
|
|
|
|
|
|
|
|
|
|
|
|
高中或以下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说明:“35(含)以下”指出生日期为1982年12月31日(含)以前,“35-50(含)”指出生日期为1983年1月1日(含)至1968年12月31日(含),“50以上”指出生日期为1967年1月1日(含)以后。
本表审核关系: |
1. | (1)=(11)+(12)+(13) |
|
|
|
|
|
|
|
|
|
2. | (1)=(21)+(22) |
|
|
|
|
|
|
|
|
|
|
3. | (1)=(31)+(32)+(33)+(34) |
|
|
|
|
|
|
|
|
|
4. | (1)≥(41) |
|
|
|
|
|
|
|
|
|
|
5. | (1)≥(42) |
|
|
|
|
|
|
|
|
|
|
说明:
1. 本问卷所有指标应填写2018年3月31日时点数(特别注明的除外)。
2. 本问卷中的“工作人员”、“员工”及“人才”的统计对象为本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包含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和其他(包括非全日制人员、退休返聘人员、兼职人员及在本单位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人员等)。